冷拔无缝钢管在冷拔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,其应力状态、形成原因及影响如下:
一、应力状态
冷拔无缝钢管在变形过程中主要处于一向拉(轴向)和两向压(径向、切向)的应力状态。这种应力状态是冷拔工艺的基本力学特征,其形成原因如下:
拉应力作用:拔制力通过锤头部施加,使钢管产生轴向拉伸变形。
压应力作用:模具对钢管的径向压缩导致径向和切向压应力。
二、残余应力的形成原因
冷拔过程中钢管的不均匀变形是残余应力产生的根本原因,具体表现为:
内外层变形差异:
无芯棒拔制(空拔):钢管内表面金属率先进入塑性变形状态,且轴向流动不受摩擦阻力影响,导致外层自然延伸率显著低于内层。
变形结果:外层产生轴向和切向附加拉伸变形(残余拉应力),内层产生附加压缩变形(残余压应力)。
摩擦条件影响:
短芯棒拔制时,钢管内表面与芯棒的摩擦力进一步加剧内外层变形不均匀性,残余应力水平高于长芯棒或无芯棒拔制。
几何尺寸效应:
壁厚与直径比值(S/D)较小时,短芯棒拔制的残余应力显著增大;无芯棒拔制时,S/D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小,但极端情况下(如S/D过大)仍可能导致拔断。
三、残余应力的影响
对钢管性能的影响:
纵裂风险:外表面周向残余拉应力是钢管纵裂的关键因素,空拔管的残余应力可达短芯棒拔制的2-3倍,纵裂发生率显著更高。
尺寸稳定性:残余应力可能导致钢管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,影响装配精度。
化学活性:残余拉应力会提高金属化学活性,加速晶间腐蚀破裂。
对加工工艺的影响:
拔制力增加:残余应力导致变形抗力升高,需更大的拔制力完成加工。
模具磨损加剧:不均匀变形使模具受力集中,缩短使用寿命。
四、降低残余应力的方法
工艺优化:
辅助变形法:在空拔后增加辅助变形工序,通过反向不均匀变形抵消部分残余应力,试验表明可降低残余应力约60%。
短芯棒拔制:相比无芯棒拔制,短芯棒拔制能显著降低残余应力水平。
热处理:
去应力退火:通过加热至较低温度(如灰口铸铁500-550℃,有色金属合金低于再结晶温度)并缓慢冷却,可松弛部分残余应力,但无法完全消除。
摩擦条件改善:
提高模具硬度和光洁度,优化酸洗、冲洗和润滑工序,可降低摩擦系数,减少残余应力生成。
- 上一篇:精密冷拔无缝钢管规格型号表
- 下一篇:冷拔无缝钢管重量
- 相关产品